精选孔子勤俭的故事93句

孔子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

1、孔子节俭名言警句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4)、nbsp;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amp;#8226;腾文公上》nbsp;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nbsp;注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

(8)、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9)、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应制举上两制书》

(10)、(羔羊素丝):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缝制衣服,用素丝作为装饰。旧时称赞士大夫正直节俭,品德与仪表一样美。

(11)、(出处)李绅《悯农》。(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12)、nbsp;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amp;#8226;大学》nbsp;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13)、熬肠刮肚:指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出自陈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14)、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占主流地位的学术观点和社会舆论都认为节俭是美德,奢侈不可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关系国家兴亡,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崇俭抑奢”,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认识奢侈消费的危害。第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消费过程中都应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汚染环境。第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节俭是针对奢侈消费而言的。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而是提倡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要在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进而以科学消費、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提高消费者素质。在不断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开展必要的消费教育和培训,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自觉提高消费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费和炫雄消费。

(15)、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16)、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1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8)、●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劝学》)

(20)、关于找准自己的定位,圣人孔子早有经典的观点。《论语》中记载有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不以为然,孔子就进一步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孔子勤俭的故事

(1)、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一: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出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也表现出以学为乐的精神。孔子非常看重学习的兴趣,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并且他自身就是一个极其热爱学习的人,曾自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儒家的理想是“修齐治平”,“学而时习之”正是提高人的能力、雕刻人的性情的有效手段,也是一个人能够实现“修齐治平”理想的基础。“学”在儒家看来是很重要的,孔子认为人确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性情趣向是很重要的,因此《论语》将这句话放在首章之首,也充分表明了儒家对它的重视。

(5)、(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6)、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7)、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                                     

(10)、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11)、孔子一向崇尚节俭,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认为,吃粗饭,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种生活中也有着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而得来的宝贵,与他看来就好比天上的浮云。(《论语·述而》)。

(12)、(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13)、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14)、恃大而不戒,则轻敌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深谋而必克。 《策断二十四》

(15)、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6)、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17)、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18)、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译文: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就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谚语)

(20)、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3、关于节俭孔子说的话

(1)、翻译: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3)、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7)、(宋)苏轼《范增论》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8)、(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9)、                                     

(10)、C.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12)、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寿:长命。元气z精神。这两句大意是:人寿命的长短在于他的精神.而国运的长短在于社会风俗。人的寿命与其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精力旺盛,意志坚强。就不会为困难吓倒,不会为疾病屈服。国家的盛衰兴亡与民风民俗的关系至为密切。若民风淳朴,国家自然崇尚节俭.则人民可以体养生息.发展生产。若民风浮靡。社会习尚追求享受.好逸恶劳.国家就危险了。可以此说明国家兴亡与社会风俗关系甚为密切,强调教化的重要。

(1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15)、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16)、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的神色.

(17)、nbsp;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amp;#8226;至公》nbsp;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18)、释义: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遥踱步慢悠悠。

(19)、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

(20)、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孔子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名句

(1)、                                     

(2)、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门十贤之以孝闻名,孔子也称赞他是有“德行”之人。

(3)、(汉)《淮南子•兵略训》注解: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4)、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5)、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水龙吟》

(6)、(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7)、(出处)李商隐《咏史》。(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唐)李商隐《咏史》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9)、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10)、(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11)、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12)、“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尽管各家各派学术见解不同,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和其他道德范畴一样,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13)、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语注解: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庸人,不如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14)、明确指出“俭”有教育人的作用、把"俭”用于育人的,是诸葛亮。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是通过节制物欲使其内心宁静来培养其品德的,一个人对于物质享乐如果不能有节制,就不可能纯洁其志向;内心总有强烈的物欲干扰,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志向。他提出的“俭以养德”的命题,把尚俭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等提出了尚俭的思想,在他们的倡导下,“俭”这一美德被人们接受,但是“俭”与“德”之间的关系没有被明确掲示出来。可以说前人只认识到“俭”本身是美德,而没有发现“俭”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伊尹、周公倡“俭”是为了维护政权统治,孔子倡“俭”是为了维护礼、不违礼,老子倡“俭”是为了实现“道”,墨子倡“俭”是为了节用。只有诸葛亮不仅把“俭”视为美德,还明确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认为实行节俭是为了涵养道德。这就把“俭”的价值,从“俭”是美德提升到了“俭”是美德之母的高度。“俭”与德育、“俭”与人生的追求、“俭”与人的精神生活之间的联连,被注意到了。自此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有人讲“俭以养性”,有人讲“俭以养廉”,历史上众多的家训中几乎都有倡“俭”的内容。节俭在客观上成了一种普遍的育人的手段,因为人们明白:一家之中只要厉行节俭,子孙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至于成为敗家子。

(15)、」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16)、●奢侈和***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17)、B.造成餐饮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有法律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惩戒。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0)、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鲁国人林放问孔子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大!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过份奢侈,宁可俭省;就丧礼而言,与其大讲排场,宁可悲哀过度。”

5、孔子说的关于勤俭节约的话

(1)、材料一的论证有何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加以分析。(6分)

(2)、关于节俭:古诗悯农二首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nbsp;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隋)王通《文中子amp;#8226;魏相》nbsp;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4)、                                     

(5)、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6)、(节衣素食):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7)、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8)、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9)、——谚语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10)、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11)、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惜衣有衣,惜食有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汗珠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成物不可损坏。

(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d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20世纪世界各国政d,特别是共产d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1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出处)《墨子·辞过》。